他是用一袋洗衣粉就能玩转商业帝国的打工者,更是从农村小伙一步步走上百亿集团的掌舵者。或许你已经知道他就是陈凯旋。
1958年,陈凯旋出生于广东普宁。但说来也奇怪,从大量的网络数据中我们发现,普宁这个地方很神奇。因为它虽说只是一个县级城市,但我国却有将近10位百亿巨商都是从这里走出来。
优秀的人我们不能否认他身上独一无二的品质,陈凯旋在上小学时,他身上独有的商业智慧就被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别的孩子还在热衷于打游戏时,陈凯旋就会在课余时间拿着自家母鸡下的蛋到市集上去卖。
虽说这个过程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实际上陈凯旋却在卖鸡蛋的同时,从其他摆摊的大人身上学到了如何做生意的经验。比如说怎样才能把鸡蛋更好的销售出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顾客,陈凯旋都得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正是因为日积月累地将摆摊经验积累下来,陈凯旋在成年后才更有底气去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1975年,刚上完高中的陈凯旋利用暑假时间到广州去打工。他做过很多粗活累活,也搬过水泥在建筑工地上睡过大棚。在那些又苦又累的环境下,他却理解了吃苦和奋斗的含义。也正是这些经验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当他满怀一腔赤诚想要在繁华的都市里创拼一番的时候,陈凯旋还是迷茫了。这时他母亲给予了他一个明确的方向。
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深知柴米油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陈母说洗衣粉和肥皂比起来,前者不仅能把衣服洗得更干净,而且价格还更加低廉。
刚过20岁的陈凯旋当即便有了要卖洗衣粉的计划。说做就做的性格使陈凯旋当时便做到了年收入8000多,而他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从购入洗衣粉的杂货店门口蹲守其进货和售卖信息。
他很快便了解到,当地的洗衣粉就是从工厂直接拿货,商家会完成一进一出,拿到差价赚取利润。于是陈凯旋便在普宁先找到一家洗衣粉生产商,然后自己直接进货,省去运费,紧接着再租下一间店面,全都卖洗衣粉。
一年下来他就达到了年收入8000多,这也算是陈凯旋拿到的第1桶金。很快,他又和众多洗衣粉厂商签订了独家的代理合同。不到5年时间,他便成为了普宁当地最大的洗衣粉经销商。
但谁的故事又能是一帆风顺的呢?
由于厂商单方面与他背弃合约,陈凯旋的事业深受打击。自此,20多岁的陈凯旋便从普宁洗衣粉大王的高坛跌落而下,于是他只能建立自己的生产商,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很快,陈凯旋的商业帝国便由一砖一瓦搭建而起。他开始不甘心只卖洗衣粉,甚至很多与衣食相关的产品它也慢慢琢磨了起来。
从观察和尝试中扬帆起航,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焰。陈凯旋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他就一路砥砺前行。从办工厂到发展品牌,1994年陈凯旋带着7个合作伙伴租了三间房,在各大城市中不断打拼。
后来他们在广州打响了立白这个品牌,为了能够占据更高市场比例,他也亲自跑业务。三十几岁的他就已两鬓斑白,40岁时记者采访他,发现陈凯旋的面部沧桑。但他说这就是青春的颜色,说完还乐呵呵地笑了一下。
草根的逆袭之路,过程虽艰辛也漫长,但能实现华丽的转身。陈凯旋把立白二字用品牌的形象传进我国的千家万户,这或许对于陈凯旋来讲就已是成功。1996年立白的年销售额超过2亿,第2年销售额直接翻了一番还拐了一个弯,直冲10亿。
而面对这些辉煌的成就,陈凯旋在一次专访中用最平淡的话语来表达过心情。他说我不只是拼搏还得拼命,因为母亲曾说,拼搏才有饭吃,得靠自己才能过上想过的日子。
但如果要问陈凯旋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许并不是成立品牌。而是他扛起了我国洗涤行业的半壁江山。
因为立白从始至终并没有被外资垄断,虽然立白的全年销售额在不断飙升,但好在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企业。它并不只是陈凯旋个人的成绩单,同样也是中国人心里的国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