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美国国务卿或国安顾问,就会有什么样的中美关系或乃至于什么样的国际关系,这句话大抵可以成立。
如今的中美关系,虽然美方“总设计师”是拜登,但具体实务操刀的是布林肯国务卿。
从格局和能力来说,很难指望他能给这对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赋能,相反,他非常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科林·鲍威尔”,在国际场合拿出“洗衣粉”,指证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所谓“致命性支持”,扛起进一步更大范围遏制中国的大旗。
从俄乌战争开打以来,中方一直谨慎、有原则地处理对俄罗斯的各项合作。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部分美国和欧洲官员近期频频放风,说根据最新的情报评估,虽然中方似乎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但立场可能会改变。
《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政府正在考虑要否公布有关中国正在计划军援俄罗斯的情报。
通过《华尔街日报》放风也不奇怪,这是深得白宫信任的一家媒体。最近拜登秘访乌克兰,随行只带两名记者,唯一的文字记者就是《华尔街日报》的萨布丽娜·西迪克。涉及这种绝密行程,不是信得过的人,绝无可能和总统同机。
有官员放风给《华尔街日报》说,“在此之前,中国可能向俄罗斯提供哪些实际帮助,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现在美国及其盟友掌握了更明确的情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说,美国正“密切关注,以确认中国是否在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但美方没有具体说明什么叫“致命性援助”,究竟是指民用还是军事,完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可由美方技术性栽赃。
国务卿布林肯说,中国以任何形式参与克里姆林宫的战争,都将是“严重的问题”。 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言之凿凿地说,中国在认真考虑向俄罗斯供应武器。
美媒指出,有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土耳其等国家向俄罗斯提供了智能手机、车辆、电脑芯片等产品,但并没有提供致命性武器。
但是,美方散布相关信息已经足够把水搅浑。
西方就在北约的协调下,向中国发出了一系列呼吁,包括布林肯、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等一众西方官员,甚至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向中方发出“正式警告”。
中国对美国人的套路早就不陌生,包括一年前要启动所谓新冠溯源报告等,出这种牌是零成本,还有一群跟班儿等着叫好,而被泼污水的人则要费极大精力应对,就算再努力自证清白,面对已经扩散的负面印象,多少都会显得被动、无奈,甚至成为美国策动更大阴谋的一个起点。
美方的举动已经引起中方极大警惕,如果留意中美气球事件以来中方对美抨击,出现了之前不曾有的表述,“百分之百滥用武力、百分之百过度反应、百分之百歇斯底里,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
“百分百”是一种强调,更是一种判断,就是美方明知故犯,纯粹恶意,更代表了中方认为,是美国政府在百分百系统性作恶,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一把手把团队带歪了。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布林肯的称呼已经不再留情面,称他“口出狂言、颠倒黑白”。
而更不寻常的是发言人对拜登也是直呼其名,表达了深深的失望。汪文斌在22号的记者会上说,“拜登总统曾多次信誓旦旦公开表示,不寻求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我们希望他作为大国领导人,能够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知其可”。
各位可以自行体会一下这段话的分量。通常来说,中式批判极少针对某国一把手,这是出于维护双方关系的考虑,尽量留有转圜余地,也是考虑到日后的高层交往需要营造合适的政治气氛,避免出现对一把手的评价前后褒贬严重不一的情况。
而一旦冲着一把手喊话,那就意味着中方已看破拜登言而无信的从政本质,和领导无方的执政水平。言而无信,不知其可,通俗说就是拜登你干什么吃的!中美关系滑落到今天,拜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布林肯那么卖力向中国发难,离不开拜登这个“总设计师”的首肯和授意。
最近一周的外交部记者会,有西方记者屡次拿《华尔街日报》报道问发言人,信誓旦旦说美方或将公布有关中方正在考虑是否向俄罗斯提供对乌作战武器的情报。
空气被污染,水被搅浑,形象被抹黑。当一种叙事和偏见开始流行的时候,轻则诋毁形象,重则酝酿着后续行动。如果有一天,布林肯坐到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美方代表的座席上,手持类似于“洗衣粉”之类的所谓“证据”,不用觉得奇怪。
这种“洗衣粉”足以杀死一个实力无法与美国抗衡的弱国,也会对实力远比伊拉克更强的国家造成中伤。国务卿亲自“举证”很可能会变成什么时候做和怎么做的问题,且看布林肯演技吧。